Friday, April 5, 2013
金「七」招牌重生, 為沒品牌建立品牌
今次要分享的是位於九龍城四十年老鋪「七記」,專營出口時裝。記得小時候到九龍城,阿媽一定拖我去兜個轉,兼且一定有收穫。事關七記的時裝價廉物美,有歐美品牌貨式,只是被剪牌,價格立即減了一半以上。(再一次證明品牌有價)。
前陣子到九龍城食飯,見到一間有點點VINTAGE感覺,樓高三層的店,起初朋友還以為是間新餐廳。泊好車想去看看有甚麼好吃時竟然發現這充滿品味的店是出口店七記。若不是將他的英文名字SEVEN KEE CLOSET翻譯一下,也很難知道這就是有四十年歷史的七記!馬上入去看看跟舊店有甚麼分別,發現賣的都是以前的出口貨品,也是剪了牌,不同的是價錢牌上多了印刷精美的SEVEN KEE牌子,當然,價錢也大大提高了。
回來看看這品牌重生幕後主腦,果然是回流的第二代接班人。香港有不少老店到處於這轉接階段,上一代是時候退下火線,新一代都雄心壯志想要延續父母辛苦建立的基業。但畢竟時代變遷,要生存,就要改革。記得N年前有首歌句歌詞係,變幻原是永恆。沒錯,要長久就要懂變。年輕一代都深明品牌建立的重要性,但往往以為只要包裝一下,設計一個時尚的標誌,裝修舖面就算是品牌。這無疑能吸引客戶來多看兩眼,但如果服務或產品沒有突破 (又或者不能從宣傳策略中表現出來),給人的感覺只是換湯唔換藥。好像七記這例子,接班人是在美國讀畢MBA回港,深明要改革,只可惜單單從視覺效果著手,未必能為消費者帶來足夠的附加價值去令他們多花金錢。買出口貨品的顧客當然是PRICE SENESIVE的一群,若他們要花數百元去買一件線衫,倒不如買本地品牌。出口店的競爭優勢就是以平價去買到非常優質的產品。若果REBRAND時可把這成為品牌的重點訊息去傳遞,而非只把資源投資在門面裝潢上,可能效果會來得好一點。如今有點像要把多出的支出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感覺。我想說的是,做品牌,一定要找出品牌的獨特優勢,為其定位。再決定用甚麼演譯方法把優勢宣傳出去,千萬不要一下子就跳去如何美化品牌。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